醬缸八卦陣
布希家的小女兒
14 October 2001
Kate, Bush 家的么女, 代表英倫傳統的浪漫. 音樂融合古典的精緻和民俗樂的親和力. 最特殊的, 是流行樂界無人能比的唱腔.
認識浪漫的 Kate Bush 的經過老實說一點也不浪漫: 就是看余光當年那個全臺第一個放 MTV 的節目 "閃亮的節奏". 那時才剛會用英文不久的不才在下我, 只覺得這個歌手的 MTV 很詭異, 可是唱些什麼查了字典還是弄不懂. 歌名是 Running Up That Hill, 出自 1985 年的 Hounds of Love 專輯. MTV 裡的人都穿得很奇怪, 跳奇怪的舞, 還有奇怪的面具. 不像那個年代其它 MTV 裡都是俊男美女, 加上一大堆主唱的特寫鏡頭, 還有硬塞進五分鐘裡的好笑劇情.後來才聽說原來 Kate Bush 曾拜在某位大師門下學默劇, 而且芭蕾底子深厚.
在一次聊天中, 我呆呆的問了水晶頭目阿達, 你的新音樂百科全書裡列了各家各派, 那我喜歡的這個叫 Kate Bush 的該放在那一派 ? 記得阿達認真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他的訓示大意是,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被貼上標籤的, "Kate Bush 就是 Kate Bush". 雖然過了好幾年後才真正聽懂他的意思, 在當時接收到的只是 Kate Bush 應該還不錯, 沒有被阿達嫌哩.
又過了幾年, 我在公館宇宙城 (現在好像不存在了) 買了生平第一箱套裝 CD, Kate Bush 的 This Woman's Work. 裡面有 Kate 當時所有的錄音室作品. 在第一張專輯 The Kick Inside (1978)裡, 我見識到這位小姐自由在三個八度裡跳上跳下的功力. 開頭的 Moving 就拉著你的耳朵飛來轉去, 在你驚魂甫定, Kate 一轉身, 用最溫柔的耳語融化了你的一切不安. Kite 的飛翔更是自由頑皮的過份, 你得牢牢抓緊才不會摔飛出去. 這張專輯還有一首必聽名曲 Wuthering Heights (當然是那部名作 咆哮山莊).
Kate Bush 出身古典音樂世家, 專輯充滿了等量的典雅和年輕的狂放 --- 這是這張作品最讓我著迷的地方. Kate 從 11 歲就開始作曲, 幾年下來存了不少曲子. 後來布希小姐帶著作品去找名團 Pink Floyd 的當家吉他手 David Gilmour, 從此開始了兩人長久的合作關係. David 協助製作了兩首曲子 The Man with the Child in His Eyes 和 The Saxphone Song, 而這兩首曲子為 Kate 贏得第一張 EMI 的唱片合約. 小時候作品的精華就成了 The Kick Inside 專輯的主要部份.
第二張作品 Lionheart 我覺得只是第一張的延續, 好歌不少, 可是有開創性的歌不多. Don't Push your Foot on the Heartbrake 她嘗試加入強烈的搖滾編曲搭配狂放的唱腔, well, 還不錯啦, 是在這一張的突破. Coffee Homeground 的編曲非常特別, 像是古老古老的爵士電影裡的配樂, 有點像臺灣六十年代的卡通歌, 唱腔又讓我想到平劇. 哈哈, 或許你聽過後會找到更貼切的詞來形容吧 !
我很喜歡標題曲 Oh England my Lionheart. 乾淨的鋼琴為主軸, Kate 的唱腔甜美中帶的是英國人的強硬和面對傳統的沉重.
Oh England my lionheart
I'm in your garden fading fast in your arms
The soldiers soften, the war is over
Flapping umbrellas fill the lanes
My London Bridge in rain againOh England my lionheart
Peter Pan steals the kids in Kensington Park
You read me Shakespeare on the Rolling Thames
That old river post that never, ever ends
Our thumping hearts hold the ravens in
And keep the tower from tumblingOh England my lionheart
Dropped from my Black Spitfire to my funeral barge
Give me one kiss in appleblossom
Give me one wish and I'd be wassailing
In the orchard my English rose
Or with my shepard who'll bring me homeOh England my lionheart
I don't want to go做第三張專輯前 Kate 認識了一位新朋友: Peter Gabriel. 先說說 Peter Gabriel, 此人早年是藝術搖滾名團 Genesis 主唱, 有張當年見報的名照是在舞臺上把自己變成了一朵大花. 離團後, 在鼓手 Phil Collins 把 Genesis 變成商業大團的同時, Peter 開始實驗把民族音樂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算是個先驅者. OK. 所以那時的 Kate 正在創作低潮, 第二張作品的反應沒有預期的好. Peter 介紹電子音樂給 Kate. 當然, 那是 70 年代末期, 在音樂裡運用電子音色是新鮮事哩. 所以在後來誕生的這張 Never for Ever 裡, 你可以聽到大量電子節拍出現背景裡. 雖然電子節奏部份以現在的標準來看有點呆, 音色的選擇卻相當成功, 整張專輯在大量民俗樂, 鋼琴等原音樂器, 最重要的是多層人聲編織下散發出前所未有的新鮮氣味. 這張專輯裡有好幾首旋律美得不得了的作品, 像 Babooshka, Delius(Song of Summer), Blow Away(For Bill), The Infant Kiss. 當然兩位 bass 手 Del Palmer 和 John Giblin 貢獻了優美的 baseline. 而 Kate 適時在曲子裡加入一些破格的嘶吼, 不但無損整體的甜美, 更加強了全曲的張力, 免於淪為一般通俗歌曲甜到底沒變化的無趣商品. 兩首值得特別講講的曲子. 第一首是 Army Dreamer. 靈巧的弦樂加空心吉他的華爾茲, 講的卻是個心碎的故事. 年輕的士兵在前線戰死, 母親看著兒子的屍體, 想著當初不該讓他從軍去.
Our little Army Boy is coming home from BFBO.
I've a bunch of purple flowers to decorate a mammy's hero.
Mourning in the aerodrome,
The weather warmer, he is colder.
Four men in uniform to carry home my little soldier.
What could he do? Should have been a rock star.
But he didn't have the money for a guitar.
What could he do? Should have been a politician.
But he never had a proper education.
What could he do? Should have been a father.
But he didn't even make it to his twenties.
What a waste.
Army Dreamers.另一首歌 Breathing 當年在英國引起廣泛討論. 故事架構在未來, 核戰爆發, 一個未出生的嬰兒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 第一個本能告訴他要用力呼吸活下去 (在此不討論生物學), 可是地球上已經沒有未受污染的空氣, 而且毒物開始從媽媽的皮膚滲進來了. 編曲刻意製造詭異的氣氛, Kate 的唱腔表現精彩(而恐怖). John Gibling 有令人落淚的 baseline. 這張專輯讓 Kate 成功的從少年得志的偶像歌手轉型成前衛創作者, 這也是 Kate 第一次有機會不受唱片公司控制, 完全掌握專輯的創作走向.
第四張專輯 The Dreaming 在 1982 年發行, 是 Kate Bush 最狂躁的一張專輯. 很多嘶吼, 喊叫, 還哭到歇斯底里. 我覺得這是她在處理唱腔上最具實驗性的時期, 同一首歌裡你可以找到五, 六種 Kate 不同的聲音, 經過巧妙的編排呈現不同的表情. 這張專輯在情緒上是一首接一首的糾結和拉扯, 加上強烈情緒化的唱腔安排, 在第一次聽的時候比起前幾張要難接受一些. 另外一個明顯的改變是, 在首張專輯的那種刻意表現演唱功力, 旋律好聽而整體氣勢滂渤的曲子己經看不到, 而轉變為很私人的, 精心安排要帶領你進入內心世界的曲子. 但是這絕對不是一張可以當背景輕音樂混掉的 CD; 沒有重金屬的鼓點卻有相同的衝擊, 樂手表現的精彩度和編曲/音色拼貼的複雜度都讓我沒辦法不注意. 另外更重要的是強效性的情緒感染力, 舉個例子, 從 Night of the Swallow 接到 All the Love 這一段, 就可以讓我心情低落得受不了狂喝咖啡. 很難從這張專輯裡選出那一首歌特別介紹, 因為專輯的整體性太強. 有很多美得讓人落淚的段子. 是一張很難一次只聽一遍就放手的專輯. 適合關起門開大聲和 Kate 一起大聲痛哭的專輯.
講了很久, 終於到了那帶我認識 Kate 的 Hounds of Love 專輯. Hounds of Love 是第一張攻入美國市場的作品. 這張專輯實際上是兩張短專輯. 前半張是真正的 Hounds of Love. Running up that Hill 誏誏上口, 旋律好記, 編曲熱鬧, 可是沒引起太大的迴響. Mother Stands for Comfort 編曲留下了遼闊的空間感, 顯然受到 Pink Floyd (David Gilmour) 相當程度的啟發. 著名前衛作曲家/bass手 Eberhard Weber 在這首歌裡有精彩的表現. Cloudbusting 的大部隊弦樂編制是成功的嘗試. 後半張是一張獨立的故事專輯 The Ninth Wave. 這張作品展現了 Kate 從小到大在傳統愛爾蘭音樂上的修為. 這張雖然用了很多愛爾蘭民俗音樂的元素, 聽起來可一點也不像一般典型的愛爾蘭音樂. 專輯從頭到尾是個神話故事, 或著你可以用用七零年代的名詞"概念專輯". 聽專輯像在看電影一樣. 當然這又是一張不能拆開聽單曲的專輯, 大部份的歌甚至都是相連的. 到了這個時期 Kate 的樂風已經成熟, 沒有 Kick Inside 的商業走向, 沒有 The Dreaming 的猛烈, 出現的是精緻的, 仔細編排的, 充分掌控下的音樂實驗性探險. 音色的選擇, 層次的安排都很漂亮. 聽起來很舒服的作品, 可是你可能需要一點年紀來聽.
第六張作品 1989 年的 The Sensual World 冠蓋雲集. 第一首歌 Ullean pipe 名家 David Spilane 在標題曲 The Sensual World 裡的旋律立刻攻佔潛意識揮之不去. 老友兼恩師 David Gilmour 在 Love and Anger 裡有神來一筆的吉他 solo. 來自名團 Japan 的怪胎 bass 手 Mick Karn 應邀在 Heads We're Dancing 中演出. 最特別的是 Kate 找了來自保加利亞的 The Trio Bulgarka. 她們在 Deeper Understanding 中的吟唱, 老實說, 搶盡了一切的風采. Never be Mine 裡結合 David Spilane 的 Ullean Pipe, 合作過的 Eberhard Weber 的 bass, 再加上 The Trio Bulgarka, 是淡淡的, 深藏在心底的哀傷. 接下來的 Rocket's Tail 先是一段 Kate 和 The Trio Bulgarka 讓人心碎的清唱, 接著出現 David Gilmour 刺穿人心的吉他, 讓這首歌成為專輯裡最讓人不能招架的四分鐘. 可惜的是這張作品中 Kate 已經沒有令人驚豔的表現, 可是長年在古典/民俗/流行樂的功力讓這張專輯維持一貫的水準, 能自由融合眾樂手的長處成為歌曲的一部份而不失去重心是這張唱片最大的成就.等了很久才出現的第七張作品 Red Shoes 在 1993 年問世. Kate 試著再次以巨星陣充實作品內容, 可是我們等待的 Kate Bush 不見了 --- 在編曲上的精緻依舊, 可是歌不那麼好聽了. And so is Love 可能是最好的一首歌, 充場面的是 Eric Clapton 精彩的藍調吉他. Why Should I Love You 的 keyboard 一出現就讓人知道 Prince 要出現了, 曲子完全被 Prince 掌控 (節奏, 旋律, 吉他, 和聲, Keyboard 音色....天哪), 像是 Kate 去 Prince 專輯裡客串. The Trio Bulgarika 的聲音和 Jeff Beck 出奇無聊的吉他 solo 出現在 You're the One 裡. 看看過去輝煌的成就, 這張原本還可以的專輯突然變成了一個大失敗. 在這張專輯 Kate 顯然在嘗試新的走向, 只是還沒有令人滿意的成績. 我滿心期待這個轉型期早日結束.
照片們依序是: Never for Ever 封面; The Dreaming 封面; The Sensual World 封面.
![]()